??? 謝子長是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(jù)地的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優(yōu)秀黨員,堅定的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家,在西北人民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。他病逝后,毛澤東曾兩次題詞,稱其為“民族英雄”、“雖死猶生”,并為子長墓親筆撰寫了碑文。1949年,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在瓦窯堡修建了子長烈士陵園 ,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儀式。2009年9月14日,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。
從青少年時代起,謝子長就積極投身到改革社會的洪流中,興教育,辦民團,反官僚,懲惡霸,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。1925年,他前住北平聯(lián)絡陜西旅京軍界、學界人士,結(jié)識了魏野疇等陜籍共產(chǎn)黨員,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。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,從此開始了他偉大的革命歷程。
1927年10月12日,在中共陜西省委的指示下,謝子長與唐澍、李象九等同志在陜北清澗縣組織發(fā)動了武裝起義,打響了西北地區(qū)武裝反抗國民黨統(tǒng)治的第一槍,舉起了西北地區(qū)武裝起義的第一面旗幟。1928年5月,他與劉志丹、唐澍等領導發(fā)動了渭華起義。這兩次起義失敗后,中共陜西省委根據(jù)中央決議,把開展兵運工作、發(fā)動革命兵變、培養(yǎng)黨的武裝作為這一時期的工作重點,先后派謝子長、劉志丹等人到陜、甘、寧一帶從事兵運活動。其中隴東就是謝子長從事兵暴運動的主要地區(qū)之一。
謝子長在隴東一帶開展兵運活動始于1930年初,先后發(fā)動了“三道川事變”和“西華池起義”。
早在1929年初,謝子長曾到宜川鳳凰山作爭取改造梁占魁土匪部隊的工作。同年秋又與劉志丹一起在寧夏平羅蘇雨生部開展兵運,任蘇部十旅旅長。他們利用公開身份派遣大批黨團員和青年學生進入蘇部,還在其下屬第八旅王子元部組成學兵隊,為以后靖遠兵變、西華池起義埋下種子。
1930年夏,謝子長、劉志丹先后帶領一批黨團員和進步青年,趁國民黨隴東駐軍譚世麟擴充勢力之機,秘密打入該部,并以譚的名義張旗建軍。很快就將散落各地的革命同志聚集起來,組建了一個團,謝子長還掛了個隴東民團軍清鄉(xiāng)司令部直轄三團團長的頭銜,領軍進駐慶陽北部的三道川(今屬陜西吳旗縣)。在這里,他積極訓練部隊,伺機準備兵變。與此同時,他又派人從宜川把周維琦的人馬招來,由共產(chǎn)黨員閻紅彥、雷恩俊帶領。當時,同到三道川駐防的還在土匪出身的小軍閥張廷芝,他被譚任命為直轄二團團長。張廷芝用美人計,收買了周維琦,又設鴻門宴,繳了閻紅彥等同志的槍。隨后,張又率部突襲了謝子長的團部和劉志丹的營部,謝、劉的部隊被打散,兵運遂告失敗。這次事件史稱“三道川事變”。謝子長在這次事變中險些遇難,幸好當時敵騎兵不認識子長,誤以為是老百姓,才讓他虎口脫險?!叭来ㄊ伦儭笔怪x子長、劉志丹辛苦聚集起來的武裝力量又一次喪失殆盡。
1931年8月,謝子長按照陜西省委指示來到甘肅平?jīng)?,繼續(xù)開展“兵運”活動。他在聽取了地下黨組織的工作匯報后,指示共產(chǎn)黨員要到士兵和群眾中去做工作,進一步加強抗日宣傳工作。
1931年11月下旬,陜西省委指示謝子長到慶陽南梁,與劉志丹共同領導南梁游擊隊。當時為了解決隊伍冬裝、糧餉等困難,經(jīng)與陳硅璋談判,在保證獨立自主的前提下,將中共領導的南梁游擊隊暫編為陳部十一旅,謝、劉分任正、副旅長,駐防慶陽新堡(今華池縣境內(nèi))一帶,進行休整、訓練,開展群眾工作。12月,按省委指示,謝子長率部隊脫離陳硅璋南下,于1932年1月在正寧縣柴橋子村將部隊改編為“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”。同年2月12日又在正寧三嘉原改編為“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陜甘游擊隊”,謝子長任總指揮。
1932年4月到5月間,謝子長化名冬陽,秘密前往甘肅靖遠一帶,先后兩次組織武裝起義,均告失敗。同年7月中旬,謝子長回陜西省委匯報工作,行至隆德縣城,遇見了欲去蘭州的楊林、高昆山、蘇杰儒、郝維新、高照璧等黨團員。子長分析了靖遠兵暴后蘭州的緊張局勢后說:“目前蘭州形勢緊迫,暫不宜去,還是到隴東開展工作?!碑斖?,子長同楊林、郝維新、高照壁和蘇杰儒四同志一塊研究了行動計劃,決定派楊林等四同志去隴東西華池敵警備11旅石子俊部去發(fā)動兵變,然后帶領起義部隊和陜甘游擊隊會合。他還分別給在11旅工作的地下黨組織負責人高鵬飛、李樹林兩人寫了親筆信,交給他們帶回。當時西華池駐軍為國民黨陸軍新編11旅特務營一、二連,由營副潘立廷指揮。從1929年開始,我黨在這支軍隊中的兵運工作一直沒有間斷,一批共產(chǎn)黨員和進步青年秘密在該部工作,地下黨員主要有李樹林、高鵬飛、胡立亭、馮世光、曹化民、吳啟昌等,地下黨支部書記高鵬飛同志時任特務營一連連長。楊林等人找到他們后,傳達了子長的意見,共同商定了起義計劃,并派共產(chǎn)黨員宋遷璧持信到寧縣盤克原和陜甘游擊隊聯(lián)系。經(jīng)劉志丹、閻紅彥同意后,于7月9日舉事。那日,高鵬飛所在的一連首先贊同起義,然后趁二連上操的機會,一連突入操揚,收繳了二連架起的槍械,并命令二連集合待命。與此同時,楊林等人沖進營部,協(xié)助陪營副潘立廷打麻將的高鵬飛解除了潘的武裝。當高鵬飛到操場鄭重宣布一、二連起義時,在場官兵熱烈鼓掌,積極擁護。這就是有名的“西華池起義”。起義部隊170余人在高鵬飛的帶領下,連夜開往盤克。次日與陜甘游擊隊在盤克原武洛村正式會合,正式編為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陜甘游擊隊第三大隊,高鵬飛任大隊長,閻潤平任政委。
西華池起義的成功,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隴東乃至整個西北地區(qū)兵運史的重大勝利,打擊了國民黨在隴東的統(tǒng)治,削弱了西北軍閥在隴東的勢力,發(fā)展壯大了人民武裝,擴大了黨和游擊隊在陜甘邊的政治影響。
“入虎穴而示丹心,履險境而冒白刃”。綜觀謝子長同志開展的兵運活動,雖然敗多勝少,但卻有力地推動了西北地區(qū)武裝斗爭的開展,為黨培養(yǎng)和造就了一批軍事、政治骨干,也為爾后創(chuàng)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(jù)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 (劉崇剛 黨史研究室)